認知障礙症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及公共健康議題,尤其在香港這個已發展的都市。現時本港有眾多非政府機構為認知障礙症提供服務,服務範圍包括:體能活動訓練、閒餘活動、認知訓練,以及為照顧者提供照顧技巧培訓。

1及早介入認知障礙症

先知先覺® – 認知障礙預防計劃是一個大型服務計劃。這計劃源於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在2011-2013年進行的研究,主題是探討有系統的體能及認知活動對提昇長者腦部功能的效用。研究有超過四百位參與者,結果顯示:『 百分之五十六參加者認知功能有改善、百分之三十七沒有改變,只有百分之七有倒退跡象。』是項計劃的主要研究員林翠華教授稱:『結果顯示系統性的體能及認知活動能有效提昇長者腦部功能。』這經驗証的服務模式現已,由參與的二十六個機構內的八十三個服務單位在分四個階段擴展在全港十七區進行。

中心為本的服務已有固定模式,易於複製及推展。研究亦証實其對患者在認知方面帶來改善。問題是這些改善能否幫助患者應對日常生活,讓他們更獨立地生活及保持社交活躍呢?

家居為本的介入方式

家居為本的介入方式提供了另一解決方案。不少研究發現體能活動能改善大腦功能。體能活動包括運動、出外散步、跳舞及負責簡單日常家務如:煮食、打掃、吸塵以至摺疊衣物。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起居作息一般會由照顧者安排,他們對家中認知障礙症成員能否過著一個活躍、投入及有意義的生活起決定性的作用。由於預料到可能發生的家居意外,通常照顧者不會讓患者煮食、做家務,又或時刻在旁看守,不敢讓他們有獨處時間。這樣容易令缺乏日照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有抑鬱情緒、影響睡眠的質量,以至有晚間逰蕩情況出現。

2活一個活躍、投入及有意義的生活

一個成功家居照顧計劃有賴服務機構與家人緊密合作。工作員協助照顧者按據早期患者的能力及意願,設計及編排一天的日常起居,讓他們能活躍、投入、有意義地過每一天。例如:患者在患病前精於烹飪,我們可把整個煮食過程細分為不同步驟或工序,讓患者能協助完成,參與其中。這樣能令他們感到被尊重,而非受過份保護。

智能家居系統

智能家居系統利用無線網絡連接感應器,患者不會感到受干擾,但照顧者卻可監察其日常活動,預防意外發生。例如:溫度感應器在患者忘記關上爐火時偵測到溫度上升會即時通知照顧者;如患者有晚間遊蕩情況,睡房內設置的移動感應器可發出警示,通知照顧者;又如患者於夜半離開房間,房門的出入感應器亦會示警。

plan

另一可配合使用的智能產品是腕錶型活動追蹤器,用以記錄日間的活動量及晚間睡眠質素。配合以上提及在工作員協助下與照顧者為患者重新安排的生活作息及智能系統保障居家安全,活動追蹤器便可開始量度及記錄患者的活動量及睡眠質素。

目前有多項研究指出體能活動能改變人體腦部結構,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社福機構正好把握時機,嘗試家居為本介入模式,它與固有的中心為本服務可能發揮同樣效用,並能在減輕照顧者負擔的同時,令患者感到受尊重及提昇其能力感。